A/港市場脈搏: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挑戰與機遇
Redmond Wong
大中華市場策略師
Summary: 4 月中國電動車產業成長放緩,乘用電動車零售量達67.4 萬輛,年增28.3%,但季減5.7%。 4 月下旬推出的以舊換新補貼可能會改善需求。市場領導者比亞迪憑藉全面的產品組合和垂直整合佔據有利地位,對投資者俱有吸引力。理想汽車在純電動車擴張方面面臨挑戰,但在增程式電動車方面仍保持強勁。小鵬汽車與大眾的合作以及即將推出的MONA 品牌純電動車轎車提供了成長潛力。小米強勢進入電動車市場顯示競爭壓力巨大。投資者還可考慮德賽電池和華陽集團等領先的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供應商,以獲得更廣泛的投資機會。
關鍵點
- 4月份中國電動車產業成長放緩;
- 4月底推出以舊換新補助或將改善需求;
- 插電式或增程式電動車的表現優於純電池電動車;
- 理想汽車第一季業績反映出電動車擴張嘗試失敗以及激烈的市場挑戰;
- 與大眾汽車的合作為小鵬汽車增加服務收入;
- 歐洲可能對中國電動車進口徵收15%-30%的關稅;
- 比亞迪、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小米以及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供應商的潛在機會。
4月中國電動車產業表現平平
電動車(EV)產業一直是中國工業創新、製造實力、快速成長和大規模進軍海外市場的潛力的典範。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股票一直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然而,上個月,電動車產業曾經快速成長的銷量,尤其是國內銷量,開始出現放緩跡象。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的數據顯示,2024年4月中國乘用電動車零售量為67.4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28.3%,但季減5.7%。這種疲軟可能是由於消費者在等待期待已久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出台,而這項政策終於在4月下旬到來。今年前四個月,乘用電動車零售量年增32.9%,至245萬輛。
4月26日,中國商務部宣布了一項將持續到今年年底的以舊換新計劃,即對報廢不符合國III排放標準的車輛或2018年4月30日前註冊的老舊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提供最高10,000元人民幣(約1,500美元)的固定補貼,用於購買新的新能源汽車。環比情況有所改善,據乘聯會統計,5月1日至19日,中國電動汽車零售量為41.2萬輛,環比增長10%,但同比僅增長26%,略微拉低了今年迄今的增長率,從4月的32.9%降至32%。
由於需求低迷,電動車製造商展開了價格戰。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4月電動車價格平均年減6.5%,低於內燃機(ICE)乘用車4.8%的降幅。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增程式電動車表現優異
4月純電動車(BEV)銷量為40.5萬輛,佔電動車總銷量的60%,而插電式/增程式電動車(PHEV/EREV)銷量為26.9萬輛,佔銷量的40%。PHEV/EREV的表現優於BEV,年成長率高達72.6%,達到101萬輛,而後者年成長率僅14.3%,達到144萬輛。PHEV/EREV配備輔助內燃機,可直接為車輛提供動力(PHEV為車輛提供動力),也可以為電池充電(EREV為車輛提供充電),從而減少了因遠離充電站而導致電池耗盡的里程焦慮。
理想汽車Q1業績反映出純電汽車擴張嘗試的失敗以及市場的嚴峻挑戰
理想汽車上週發布的2024年第一季財務業績反映了市場的嚴峻挑戰。該公司本季交付了80,400輛汽車,較去年同期成長52.9%,但較上季下降39%。在電動車製造商競相降價的這個季度,理想汽車的平均售價較上季下降了2%。毛利率較上月下降3.4個百分點,季減0.4個百分點至19.3%。第一季營收季減36%至人民幣256億元,而年收入成長從上一季的136%放緩至36%。
由於本季營業費用降幅遠低於收入,理想汽車在連續四季獲利後重回營業虧損。儘管如此,公司整體仍保持獲利,在扣除人民幣10.7億元的利息和投資收益後,淨利為人民幣5.93億元。鑑於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和其首款純電動車車型Mega的反應不佳,再加上其他三款純電動車推遲到明年上市,該公司交付10.5萬至11萬輛汽車、實現人民幣299億元至314億元的收入的預期可能具有挑戰性,並表明公司面臨進一步下調汽車售價的壓力。其電動車車型推出的執行不力以及在美國引發的相關投資者訴訟也引起了一些投資者的擔憂。
4月份,理想汽車以2.58萬輛零售量、3.8%的市場份額,繼續位居中國造車企業零售量排行榜第五位,領先蔚來1.56萬輛(2.3%)和小鵬9400輛(1.4 %),但年增速僅0.4%,遠不及蔚來134.6%和小鵬32.7%的增速,也遠不及蔚來134.6%和小鵬32.7%的增速,也遠不及比亞迪4月份31.1%的年增速(25.41萬輛,37.7%的市佔率) 。
另一方面,籠罩在理想汽車頭頂的烏雲中有一線希望,那就是管理層決定將重點重新轉向增程式電動車,該公司在該領域有著良好的業績記錄,而且不太可能受到競爭激烈的新進入者小米的干擾,小米目前專注於純電動車。整體而言,上文討論的近期產業數據顯示,增程式電動車的銷售成長速度快於純電動車。理想汽車已收到34,000輛L6的訂單,L6是一款售價約25萬元人民幣的增程式電動車,於2024年4月18日上市,到6月份,理想汽車已將該車型的產能提高到20,000多輛。然而,L6與華為的AITO M5和M7增程式電動車(由賽力斯製造)展開了正面競爭,後者的目標買家與L6相似。
開發和推出純電動車型成本高昂,而且分散了銷售精力和店面空間,使其無法集中在更成功的增程式電動車型上。管理層表示,裁員18%和推遲推出三款計畫中的純電動車型的貢獻將有助於穩定下半年營業利潤率的下滑。
大眾汽車合作為小鵬汽車增加服務收入
小鵬汽車上周公布了一季度業績,其營收季減50%,但年增62%。小鵬汽車首款MPV車型X9(售價36-42萬元)的貢獻令其營收優於預期,虧損也有所收窄。小鵬汽車也已於第一季將其為大眾提供的技術和研發服務收入計入當期損益。因此,經營虧損從第四季的24億元和第一季的26億元收窄至19億元。淨虧損也從去年的24億元收窄至14億元。然而,汽車出貨量年增19.7%,但較上季下降63.7%,反映出市場競爭激烈。
小鵬汽車計劃於6月推出一款以MONA品牌面向大眾市場的純電動車型,隨後每季都會推出幾款新車型。此外,該公司還尋求將出口市場擴大到20多個國家,包括北歐、西歐、中東、東南亞和澳洲。然而,作為一家只生產純電動車的電動車製造商,小米進入純電動車市場,尤其是其P7i車型,將給小鵬汽車帶來一些壓力,該車型的目標客戶與小米相似。
智慧型手機巨頭小米和華為是電動車產業的強大顛覆者
3月28日,小米首款電動車SU7純電轎車上市,售價區間20-30萬元,勢頭強勁。據該公司稱,4月訂單量達88,063輛,小米CFO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該公司計劃2024年全年出貨量達12萬輛。若能達成此目標,小米將在9個月內拿下2024年中國電動車市場約1%的市場份額,並有望進入電動車前10名。這將對小鵬汽車、極氪、特斯拉中國和比亞迪的漢系列純電轎車構成巨大壓力。
小米和華為能在短時間內成為強大的電動車製造商,這顯示了電動車不同於傳統化石燃料驅動的內燃機(ICE)汽車的重要特徵之一。與內燃機汽車相比,由電動馬達驅動的電動車在工程上不那麼複雜,要求也不高。它們本質上是透過組裝電池模組和電子模組以及軟體來製造的,小米和華為等智慧型手機巨頭在這方面非常精通。在消費性電子和物聯網方面的豐富知識和成功經驗增加了小米在設計電動車方面相對於傳統內燃機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優勢。大量使用模組而不是複雜的工程也使電動車生產適合外包,類似於製造智慧型手機。事實上,華為在其設計的電動車製造中就採用了這種外包模式。它將AITO品牌電動車的生產外包給賽力斯集團,將Luxeed品牌外包給奇瑞汽車,將Avatr品牌外包給長安汽車。
歐洲可能對中國電動車進口徵收15%-30%的關稅
2023年,乘用車出口量達177萬輛,較去年成長67.1%。其中,純電動乘用車出口量達155萬輛,價值2,400億元人民幣,平均售價15.55萬元/輛。歐洲是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量達65萬輛,占出口量的41.3%。出口額佔55.1%,因為出口到歐洲的平均售價較高,為20.76萬元/輛。歐洲最大的市場是比利時、英國、西班牙、荷蘭、德國、斯洛維尼亞、法國和瑞典。出口量第二大的市場是東南亞,主要是泰國和菲律賓,占出口量的20.1%,但出口額僅佔9.3%,因為平均售價較低,為7.18萬元/輛。2023年,中國對美國的電動車出口量僅12,363輛,佔中國電動車出口量的0.8%。
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出口了659,023輛電動車。前五大目的地分別是比利時(88,816輛)、巴西(85,466輛)、英國(51,097輛)、泰國(46,570輛)和菲律賓(38,106輛)。最引人注目的發展是對巴西的出口激增。不過,特斯拉中國在其上海超級工廠出口了119,202輛汽車(主要出口到歐洲),佔2024年前四個月中國電動車出口的18.1%。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來說基本上無關緊要,尤其是在拜登政府最近採取行動將關稅從27.5%提高到102.5%並威脅採取進一步措施阻止中國電動車通過墨西哥出口之後。另一方面,考慮到歐洲作為中國電動車出口市場的分量,以及歐盟和英國將禁止新型內燃機汽車的事實,歐洲是未來十年中國電動車最有前景的市場。然而,中國電動車出口到歐盟可能會在目前的10%關稅基礎上再加徵關稅。
2023年10月,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重點關注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生產的電動車,但不包括特斯拉或寶馬和雷諾的中國合資企業,這些企業也向歐盟出口電動車。據研究公司榮鼎諮詢稱,歐盟委員會很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15%-30%的關稅。包括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和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在內的美國官員呼籲歐盟採取與美國政策一致的行動。歐盟預計將在2024年6月5日前宣布調查的決定。為了應對可能的阻力,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一直在匈牙利和波蘭等歐盟國家投資建立生產設施。
挑戰中蘊藏機遇
歐盟可能增加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這可能會進一步打擊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本已低迷的信心,這些製造商正面臨日益激烈的國內競爭和價格戰。中國政府最近推出的電動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是否有效仍不確定。
與此同時,市場領頭羊比亞迪憑藉其全面的產品組合和垂直整合脫穎而出。比亞迪的2024年每股收益預測為16.3倍,2025年每股收益預測為13.5倍,過去12個月的投資回報率為15.8%,儘管電動車市場動盪且出口面臨挑戰,但比亞迪仍有可能保持其股價。青睞投資組合多元化和整合能力強的公司的投資者會發現比亞迪很有吸引力。
儘管理想汽車在2023年取得了輝煌的成績,銷量增長強勁,利潤率穩健,但其從增程式電動車向競爭激烈的純電動車市場的擴張卻遭遇挫折。其Mega車型的失敗發布使其聲譽受損。儘管如此,對理想汽車應對這些挑戰並重新專注於其優勢的能力充滿信心的投資者可能會看到其潛力。然而,華為及其製造合作夥伴等強大的競爭對手在增程式電動車領域構成了巨大的競爭。
小鵬汽車是一家純電動車製造商,面臨來自小米等新進者的激烈競爭。然而,該公司以MONA品牌推出大眾市場純電動車轎車並拓展出口市場的策略計畫提供了良好的成長機會。此外,小鵬汽車與大眾汽車的合作透過技術和研發服務創造收入,增強了其市場地位和技術可信度。對小鵬汽車的產品路線圖和策略合作持樂觀態度的投資者可能會發現該公司很有吸引力。
蔚來汽車的創新電池即服務模式,讓客戶訂購電池組而不是購買電池組,可以提供競爭優勢。然而,這種商業模式的長期可行性仍不確定。蔚來汽車持續虧損,再加上歐洲對中國電動車進口徵收更高關稅的威脅,可能會影響其海外擴張的野心。
小米憑藉其SU7車型進入電動車市場,初期需求強勁。憑藉其品牌知名度、供應鏈專業知識、成本優勢以及在消費性電子產品、軟體和物聯網(IoT)方面的豐富知識,小米有可能極大地顛覆電動車產業。看好小米電動車雄心及其占領市場份額能力的投資者可能會考慮投資該公司。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電動車製造商正努力透過開發更先進的智慧駕駛艙和自動駕駛技術來脫穎而出。投資者還可以將目光投向電動車製造商以外的領先智慧汽車設備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值得注意的例子包括德賽電池和華陽集團,它們在提供這些技術和解決方案方面處於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