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心理學與行為金融學:這些概念為何重要
Mind Over Money key principles
Saxo Group
Summary: 股票市場並非我們以情緒所能戰勝,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學習交易心理學和行為金融學,你可以藉此了解自己有哪些衝動的行徑並加以控制,以便更清晰地思考投資決定。
英美經濟學家 Benjamin Graham 曾說過:「投資者的主要問題乃至於其最大的敵人,便是自己。」
投資會引發很多情緒,不論你是有經驗的交易員還是首次投資者亦然。對金錢的恐懼、焦慮和壓力甚至可以打垮最冷靜的人,特別是在市場暴跌時。如何才能在投資時不讓情緒影響到你的判斷?如何才能消除噪音,不要讓自己陷入似乎總是處於危機模式的世界,而是以清晰理性的方式行事,從而實現你的財務目標?
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策略,但如果說學著管理自己的情緒可助你成為更加成功的投資者或交易員呢?
什麼是行為金融學?
對投資和交易心理方面的研究通常稱為「行為金融學」或「交易心理學」。但這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何要關注行為金融學?行為金融學研究的是人為何以及如何作出(非理性和理性的)金融方面的決定。這個學科的主要成立目的,是希望如果我們能理解自己為何要做出違背自身利益的決定,或許下次就能做出較少受偏見影響的更佳選擇。
交易心理學是指投資者在股票市場投資或進出投資平台時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儘管每位投資者各不相同,但與交易心理學有關的主要情緒催化劑包括貪婪、恐懼和後悔。此外,自信和自豪等積極情緒也會影響投資者是獲利還是遭受重大虧損。
主要情緒
舉例來說,貪婪的感覺會分散你的判斷力和理智。這種對財富的渴望可能會引發非理性投資,導致你在未有作適當的基礎分析和技術分析的情況下,便進行高風險投資或購買股票。同樣地,恐懼是一種會導致你過早離場的強大情緒。投資者亦可能會因為對虧損的恐懼而避免承受風險。恐懼有時會變成恐慌,導致我們在焦慮、衝動和不理智的情況下做出決定。
自信等積極情緒如果失衡或達到極端水平,亦會帶來負面影響。例如行為金融學中有一個概念是「自我歸因」。自我歸因是指投資者對自己或特定市場過分自信,並因此作出決定,如果他們認為市場會反彈並繼續長久等待,便可能會造成重大虧損。
了解自己
要在投資和交易時管理自己的情緒,其中重要一環是了解股票波動時哪些因素會觸發你的心理反應。在理解自己為何會有這種感覺後,我們建議你學習一些策略來幫助自己應對,如此便不會在下次市場轉向時作出衝動反應。不論你是否容易陷入焦慮、決策癱瘓、恐懼甚至過分自信的狀況,我們這個「金錢背後的心理」(Mind Over Money) 系列都可助你一臂之力,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中更謹慎地駕馭市場。